洪湖市始终把河湖生态作为洪湖的生命,把绿色作为洪湖的底色,以水葫芦水花生攻坚战为抓手,扎实开展河湖治理,善用加减乘除法,巧绘河湖管护图,让人民群众享受幸福河湖美好环境、美好生活。
――巧用“加法”凝聚合力,健全体制机制。我市有1356条河道和28个省湖泊保护名录内的湖泊,处于全省县市区河道湖泊前列。全市按照“构建责任明确、监管有力、协调有序、保护有效”的工作要求,设立了市、镇、村三级河湖长、小微水体“一长两员”和监督员共2821人,实现了全市所有水体河湖长全覆盖。建立了河湖长河湖管护领导责任机制、河湖巡查保洁机制、河湖管护社会参与机制、河湖管护宣传引导机制,形成了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领导格局,为河湖长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建立了“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有效发挥“河湖长巡查+河湖长办常态化督查+巡河APP+群众举报”巡查监管体系作用,构建了“以乡镇为主体、以村组为单元、以河湖为网点”的全市河湖治水网格体系,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形成全流域河湖管护链条。
――活用“减法”实抓整改,强化“五水”治理。下好“先手棋”,把督查督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紧紧围绕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全力抓好督查督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地生根。全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水安全“五水共治”。加强水资源管理,护幸福河湖建设之航,全市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聚焦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严格保护、科学利用水资源,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水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河湖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河湖长制会议,部署推进河湖管护工作,开展长江非法采砂打击活动,组织联合清江执法行动,加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无乱打痞工作力度,有效维护水事活动秩序。加强水生态治理,扎实推进洪湖流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瞿家湾子贝渊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扩面提质工作;开展城乡垃圾治理。对长渠公园、大兴、公交首末站等14座垃圾中转站三级沉淀池、截水沟、污水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强水污染防治,全面整治洪湖流域水环境,市委、市政府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全面整治洪湖流域水环境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实施水污染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地膜减量行动,推进螺山、龙口、大同湖、大沙湖4个标段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实施;着力开展排口整治,采取机器人和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排口进行起底复盘,集中整治42处重点排口,完成混接点改造972处,雨污管网新建改造160处,有效推进雨污分流。加强水安全保障,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市2024年投资18.86亿元,疏浚河道64条共长340.57公里,整治大小泵站57座、涵闸233座,改造生产桥84座,加培堤防21.48公里,岸坡护砌6.2公里,新建堤防防汛通道9.27公里。新建老闸泵站、实施新堤排水闸整治加固工程、四湖流域洪湖骨干河渠堤防加固工程、下内荆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二期工程、太马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不断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洪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安全保障。
――善用“乘法”公众参与,强化舆论宣传。把河湖长制工作的难点、重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简报和网络“线上+线下”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引导,将河湖长制工作融入城乡居民的视野与日常生活,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居民群众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自觉参与,为河湖长制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洪湖市河湖长制办公室拍摄的专题片《爱如长河》荣获全国第六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优秀奖,《爱如长河》《悠悠洪湖水》分别获得湖北省第二届“守护幸福河湖·共享水美荆楚”短视频征集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奖,市河湖长制办公室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市河湖长制工作宣传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平台已发稿324篇,多篇稿件分别被水利部河湖保护中心网站、《中国水利报》、湖北河湖长微信公众号等国家、省级媒体采用。全市河湖长制宣传工作做到了“报纸上有文、广播里有声、电视中有影、网络平台有篇”,通过线上线下和各种媒体平台,把河湖长制工作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妙用“除法”严格治理,助推流域发展。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紧密结合河湖长制工作特点,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与群众一起看水、议水、谋水。全市严格执行湖北省第8号河湖长令,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聚势行动”,每年开展春季、冬季两次水葫芦水花生攻坚战,采取村“劳务外包”、村级单位自治、设立公益性岗位等管护机制,抢抓水葫芦水花生枯死的有利时机,按照“就地打捞、科学清运、妥善处置”的原则,对全市境内大小沟渠、河道、湖泊中的水葫芦、水花生等杂草进行全面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水葫芦、水花生“小河推大河,上游推下游”现象,各乡镇区办对各自水域的水上漂浮物以“网格化管理”方式及时打捞清运,确保水葫芦水花生攻坚战清理成效。2024年以来,共投入劳力14万余人次、机械5800余台次,累计清理打捞水葫芦水花生328余万平方米,清理岸线垃圾1.12万余吨、地笼迷魂阵等阻水物6.6万余个,转运打捞后的水葫芦水花生、岸线垃圾等1.1万余车次,实现了水域无污染物、水面无漂浮物、水中无障碍物、河渠行洪畅通,助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过善用加减乘除法,巧绘出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湖洁、景美、人和”的河湖管护图,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受到了97万人民群众的点赞。(廖琼 谢波 叶子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