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退休人员数量持续攀升,传统的退休待遇资格认证方式愈发难以应对这一形势,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人社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推行以静默认证为主、线上线下认证为辅的全新资格认证模式,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显著提升了退休人员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数据 “跑起来”,群众 “零负担”。过去,退休人员每年都要进行退休待遇资格认证,这一过程对许多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人而言,困难重重。如今,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静默认证” 模式应运而生。人社部门与公安、民政、卫健、交通等多部门搭建起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比对退休人员的出行轨迹、就医记录、社保卡使用情况等多维度数据,就能精准识别并完成资格认证,全程无需退休人员亲自操作。对于经数据比对确认具备领取待遇资格的退休人员,系统会自动完成认证,并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告知本人,实现了便捷高效的 “无感认证”,极大地方便了退休群体。
多元渠道,满足多样需求。考虑到部分退休人员可能无法通过静默认证完成资格确认,人社部门充分考量群众实际情况,保留了线上线下多种认证渠道。在线下,行政服务大厅专门设立退休待遇资格认证窗口,安排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值班,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贴心的现场办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可申请上门认证服务,真正做到服务到家。在线上,退休人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 12333、支付宝湖北智慧人社等平台,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完成资格确认,操作简单便捷,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用心办实事,全力解难题。为保障退休待遇资格认证工作顺利推进,人社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在宣传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退休待遇资格认证政策,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在服务流程上,持续优化认证流程,精简不必要的环节,缩短办理时间,大幅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健全高效的协作机制,确保数据共享畅通无阻,各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推动认证工作顺利开展。
新模式见成效,群众满意度攀升。退休待遇资格认证新模式的推行,成功攻克了传统认证方式的痛点与难点,成效显著。一方面,方便了广大退休人员,让他们彻底摆脱了操作认证小程序的困扰,切实感受到了便捷服务带来的实惠。另一方面,静默认证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认证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此外,数据共享比对机制有效杜绝了冒领养老金等违规行为,切实保障了养老基金的安全。(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