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网养殖到退渔还湖,从退垸还湖到产业转型,在“进”和“退”之间,滨湖街道办事处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锚定“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依城傍水的滨湖美镇。《聚焦流域综合治理·聚力“支点建设”》专栏,来看市融媒体中心对滨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吕宗朋的访谈。
问: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滨湖街道办事处三八湖养殖尾水治理项目示范区的建设现场,吕书记,请您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
答:三八湖养殖尾水治理项目示范区是滨湖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是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中滨湖治理的重要一环。三八渔场养殖区尾水治理面积8870亩,其中养殖区域面积7800余亩,沟渠生态治理33km,生态塘300亩,通过收集区域内24条生产沟渠的养殖尾水,经尾水净化区的四池三坝净化后排出。同时,种植本地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投放鲢、鳙等滤食性动物、本地湖螺湖蚌。从三八湖入河入湖排口及沟渠治理着手,到三八湖厕所革命的有效推进,针对三八湖人居环境整治,多项目统筹协调部署,同时招引市场主体对净化塘区域开展考察投资,打造休闲垂钓、网红打卡基地,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以三八湖养殖尾水治理项目这个小切口,逐步把准流域综合治理的大动脉。
问:滨湖街道最大的资源是水多,最大的优势是水好,最大的特色是打造水产和旅游,作为曾经的水产大镇、中国河蟹之乡,如何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以更高标准打造滨湖美镇?
答:打造滨湖美镇,就是要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构建全民参与、长效管理的工作格局,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聚焦入湖入河排口全面整治。加强项目协调,推进金湾片区、三八湖片区、洪狮片区尾水治理项目5月份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加强项目支撑,推动小滨湖生态修复项目、北河垸生态修复项目、洪狮片区入湖缓冲带生态修复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加强项目谋划,在撮箕湖垸、六合垸、太马湖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实现滨湖沿湖重点地区养殖尾水治理全覆盖。利用机械清淤、人工打捞等方式定期对22个直接入湖入河排口水域内水花生、水葫芦、漂浮物等进行清理,拆除河道内竹竿、网片、地笼等阻水设施,及时清运排口周围的杂草、树障、垃圾;采取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生态浮岛,投放螺蛳、河蚌、鲢鳙等方式净化水质。同时进一步开展排口溯源,优化“一口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水系连通。定期开启入湖入河排口上流闸口,调度贯通水资源,形成水体循环,确保水体流通。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金湾、远景、太马湖3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打造。对附近居民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开展集中整治攻坚,屋后河渠进行清理、拆违治乱、生态护坡、道路升级,利用屋后空间打造“小三园”和沿河休闲步道。在汉沙村四湖总干渠沿线、洪狮村和张坊村中心河沿线、滨斗湖湖滨公路沿线深入开展“三堆”“两垛”清理行动、菜地清理行动、河道沟渠清理行动、沿线弱电线路规范行动、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更新垃圾桶、垃圾车等环卫设施,形成洪狮片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全面改善洪狮片区人居环境。
聚焦洪马环湖绿道沿线环境整治。坚持“街道主导、村级主抓、群众主体、齐抓共管”的整治思路,形成集中攻坚与日常管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集中攻坚推动实现环湖绿道沿线村庄内无裸露垃圾、农户房前屋后户内干净整洁有序、无污水乱流、无乱搭乱建、无杂草杂物,公路两侧干净整洁有序,确保“扫干净、拆通透、码整齐、植满绿”,为洪马线路景观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问:省委提出,要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您认为滨湖街道如何书写“保护”和“发展”答卷?您对滨湖街道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来自哪里?
答:滨湖街道环湖而居,以湖为生,经济发展以水产养殖为主,因此流域治理一直都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也是“支点建设”重要节点,只有将流域治理好了,我们所具备的生态优势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才能够变成“金山银山”,两者相辅相成。
我们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生态修复,积极推进三八湖、金湾、洪狮片区、滨斗湖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能作为旅游景点打造。推动水产行业发展壮大,将传统农村经济合作社与现代化管理公司合作,以滨湖58900亩养殖面积为基,打造滨湖河蟹第一乡品牌,打通进出口贸易之路,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同时,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拓展丰富生态观光路线,重点打造金湾生态观光基地、三八湖凤舟文化基地等文旅综合体。
只有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的。具体来讲,就是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产业初具规模,村民收入稳步增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作为基层干部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更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推进。